一秒记住【爱阅】aiyue365.org,更新快,无弹窗!
“有什么问题?”朱由检开口问道。
“陛下,”毕懋康立即道:“开花弹在试制时炸膛多次,引信燃速不均,不是早爆就是哑火。”
“弹壳锻造和引信燃速的难点在哪里?”朱由检虽不是理科生,但毕竟他来自于三百多年后,见识的多说不定也能提供一些想法。
毕懋康立即命人取来半成品,这是一个碗口粗的铸铁圆筒,一端封闭,内壁凹凸不平。
“陛下请看,要保证弹壳既薄以利爆破,又要承受发射时的膛压,现在全靠匠人凭经验捶打,厚度难均。”
“至于引线,”薄珏接话,“引线燃烧时快时慢,导致早爆或迟爆。”
“该用刻痕引信如何?”朱由检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部电影,捡起跟树枝,在沙地上画起来,“在硬纸管内压火药,外刻深浅不一的沟槽,燃烧至沟槽处火焰外扩,通过沟槽间距控制燃速。”
毕懋康盯着沙图,突然狠狠拍了自己额头,“陛下说得是啊,臣怎么就没想到呢!沟槽深浅可对应不同射程,臣这就去试制。”
“且慢!”朱由检忙抬手,“刚不是还说了炮弹的问题?朕也有个想法!”
“陛下请说!”
“西山煤矿应当也用上了工部的蒸汽抽水机了吧!”朱由检看向毕懋康,“若是用蒸汽之力驱动锻锤,以机械之力反复捶打,弹壳厚薄不就一样了?”
“陛下的意思,是要用蒸汽机来代替人力?”毕懋康起初觉得不可思议,可想到煤矿上已是普及的蒸汽抽水机,又觉得好似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。
眼下,大明都有蒸汽船了,用蒸汽锻铁怎么不行?
“陛下圣明!”毕懋康躬身,“若是能用蒸汽机,除了锻造均匀之外,月产也能大大提高。”
“朕会同王徵说此事,想来凭他的本是,制造用于锻造的蒸汽机应当不难。”
朱由检颔首微笑,在他记忆中,工业革命正是始于蒸汽动力用于制造业,抽水机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,他会将这个进程提前两百年在大明开启。
......
朱由检的文书快马加鞭送到清江船厂时已是午夜,不过清江船厂王徵的屋子里还亮着烛火。
穿过船厂敞开的木棚,王徵蹲在一台怪模怪样的铁家伙前,不满老茧的手指正拧紧着最后一颗铜螺栓。
他身后,黄宗羲和另外几个王徵收的弟子屏息凝神,目光死死得盯着那根横卧的铸铁汽缸。
“这对吗?”黄宗羲眉头紧皱,手中拿着《远西奇器图说》,翻开的那一页讲的正是活塞,他看了看书,又看了看机器,嘀咕道:“这也对不上咱们的纺织机啊!”
“咔哒”一声,机器中一个连杆突然断开,王徵将其取出,忽而眉头舒展,“我知道了,问题出在这里,铸铁太脆,蒸汽压力一大就断!”
“还有密封,”黄宗羲听后立即领悟过来,“浸油麻绳撑不过两个时辰,老师...”黄宗羲指向船坞,“船缝是不是用桐油石灰填的?”
“重来!”王徵擦了一把额头的汗说道。
“老师,天太晚了,您要多注意休息,这是陛下吩咐的,您可要听陛下的话才是!”黄宗羲对于王徵工作到这么晚已是担忧,眼看着快要五更天,老师却还想着要继续,他心里实在不放心。
王徵瞧了眼外头,也没有固执,起身颔首:“是,陛下说过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我可不能倒下,宋应星还没来呢,我可盼着他同我一起研究这东西,哎,也不知道辽东的粮食到底种成了没有!”
“宋司农定然是能种成的,老师放心!”黄宗羲扶着王徵朝卧室方向走去,“再说了,我们三跟着老师也学到了不少,您先去休息,剩下的交给我们。”
“好,是得交给你们了!”王徵进了屋子,黄宗羲服侍着洗漱了之后睡下。
黄宗羲并未去休息,而是由回去工坊,王徵另外两个徒弟还对着书籍在画图,他们打算在天亮前完成蒸汽纺织机的改进图纸。
黄宗羲加入了他们,对于适才王徵说的横杆太脆的问题,以及密封问题先行进行试验。
工坊里就有熟铁连杆,他们取来直接换上就行,密封改用桐油石灰,再掺些细铜屑,应该比原先的更耐热,且更能抗压。
黄宗羲及另外二人看着图纸又讨论了片刻,其中一个指着图上的飞梭道:“把水车齿轮改小些,说不定能匹配蒸汽机的节奏。”
“那就试试看!”黄宗羲作为王徵的入门弟子,在几人中也最右话语权,他说试试,另外二人毫不犹豫就动起了手来。
由于黄宗羲特意吩咐了仆从不用王徵太早起身,是以,这一觉,王徵睡到了近晌午才醒来,看着外头大亮的天光,他大叹一声坐起身来。
“来人!”
门外守着的仆从立即推开门,脸上陪着笑,“老爷醒了?早饭已是备好,这就让人端来。”
“还早饭?眼下该用午饭了吧!”王徵看着仆从略带为难的笑,叹了一声摆手,“送上来吧,吃完还得去工坊。”
王徵接受黄宗羲的孝心,不过他心里也着急啊,手头的事一件件堆积得多,宋应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,他一个人,确实力不从心,若能尽快将徒弟们带出来,他自己也能放心些。
“对了老爷,昨夜京师来的文书。”老仆再次进门的时候,手中多了一份文书。
王徵接过来一看,上头便写着让他利用蒸汽机制作个锻锤,好用在火器的锻造上。
“毕懋康是个人才!”王徵拿起筷子,却迟迟没有动,脑中突然又有个念头一闪而过。
眼下朝政稳定,大明火器制造也是蒸蒸日上,不若再开办个火器学院,将对火器有兴趣,或者有些研究的人才集中到一处,说不住大明今后,将会有更多更厉害、更新式的火器研制出来。
若是可以,还能将蒸汽机这一块也建个学院,或者两者合并......
王徵思索了约有半个时辰,待回过神来,才发现面前盛粥的碗已是空了。
“走吧,去工坊看看!”王徵将此事放置一旁,更衣后朝着工坊走去。
工坊的门还开着,王徵眉头一皱,推开门时只听铁器的碰撞声,以及蒸汽的嘶鸣声,空气里飘着热桐油与新鲜棉纱的味道,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上午可以做好的。
他们三人,这是一夜未睡啊!
“你们...”
话音未落,黄宗羲从机器后面探出个沾了些煤灰的脑袋,笑着道:“老师,你来看看,应当是成了!”
黄宗羲说着扳动阀门,机器缓缓启动,十六枚木梭子在轨道上快速穿梭,每往复一次就有“咔哒”的脆响。
雪白的棉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缠绕着,底下木盆中已是堆起半尺高的纱团。
随着黄宗羲再次扳动阀门,而后“嗤”得一声长吟,机器缓缓停下,他嗓子哑得厉害,可是眼中的光却是亮得吓人,“昨夜试时,发现若把蒸汽阀缩小...”
“压力反而更稳!”另一个徒弟抢着补充,手指划着汽缸上新鲜的刻度线,“现在一个时辰可以纺八斤纱,抵得上二十个熟练女工了!”
王徵的指尖轻触纱锭,上头的温度还温着,这一切,不是梦,他的三个徒弟,竟然真的将蒸汽纺车改制出来了!
“若是这样的机器有一百台,江南可以产布多少...”就是寻常百姓,届时也能穿上细密挺括的棉布了!
“好,这台机器送入京师让陛下看看,等等,我还没写奏本,等我写了奏本再送!”
“老师您别急,”黄宗羲笑着道:“机器装船也还要些时辰,来得及!”
王徵点头,“是,对了,机器入京,你们三也得去一个,你们谁愿意去的?”
能在陛下面前露脸是再好不过的事,不过王徵说完这话,三人却没有一个开口的。
“大师兄去吧,”最后另两个齐齐道:“这台机器,大师兄出力最多!”
“这是我们共同研制的结果,我岂敢居功?不如抓阄!”黄宗羲道。
“不了,”王徵却道:“既然如此,这次就太冲(黄宗羲的字)去,陛下还交托了为师一件事,将来啊,你们二人也有机会!”
“是,学生听老师的!”